3000亿保障房再贷款传出新消息,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有望加速落地

2024-06-13   来源:中联钢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传出重要消息。

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调研推广前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经验,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进工作。

会议提到,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是金融部门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助力保交房及“白名单”机制。

会议强调,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借鉴前期试点经验,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强制度保障和内外部监督,坚持自愿参与、以需定购、合理定价,确保商业可持续,严格避免新增地方隐性债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央行6月12日会议,深入落实了此前5月17日的政策精神,是对“以购代建”模式的重要支持,也意味着在此类工作中,金融支持正式进入到实操阶段。

“会议明确,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这一指示对于各地下一阶段收购库存房源和增加保障房房源,都将产生极强的指导作用。按照最新工作部署,预计今年三季度各地的去库存工作将会加速落地。”严跃进称。

对于何为保障房再贷款,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国家对于特定领域的扶持,这是近年来货币政策的新变化,也是在总量政策效果减弱,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一种选择。

其进一步表示,在房地产领域,通过创设例如PSL,来支持棚改和三大工程,创设千亿租赁贷款计划,支持统购存量房源作为规模化租赁。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最大的特征是按照央行制定的用途,投向指定领域,利息较低。

“过去,再贷款是更加常态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不积极,或受限于资本充足率等,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后者再按照结构化支持领域,投放贷款。此次再贷款,主要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李宇嘉称。

此前在5月17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表示,央行将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据了解,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

银行可按照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央行按照贷款本金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在中指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看来,结合近几年政府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将消化存量房产与保障房供给相结合,是当下消化存量房产的有效方式。

保租房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保租房870万套(间),截至2023年底已筹集573万套(间),2024-2025年保租房筹集仍剩余297万套(间)的任务规模,体量仍较为庞大。配售型保障房方面,今年以来多地已公布了首批或2024年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和筹集计划,国企收购未售项目作为配售型保障房有助于消化存量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新的保障房供应压力。

“过去各地供给保租房的方式,除新建外,不少来自于市场化长租公寓的‘纳保’筹集。考虑到今明两年保租房目标仍有一定缺口,未来若将存量房产转化为保租房,既可以加快保租房的筹集进度,也可以有效消化市场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恢复。但相比‘纳保’筹集的方式,国企收购存量房产转化为保租房需要增量资金支持。从市场实践来看,近几年已有部分城市推进由国资平台出手,直接收购开发商存量新房房源,改作租赁住房。”曹晶晶称。

据中指院监测信息,郑州、济南、苏州、重庆等城市均有收购房企新房用于保租房的相关实践。配售型保障房方面,今年以来多地已经公布了首批或2024年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和筹集计划,国企收购未售项目作为配售型保障房有助于消化存量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新的保障房供应压力。

“此类收储型操作对于消化存量房产的作用更为直接,但对国资平台的资金要求也更高,还会面临项目选择评估等问题。我们预计,围绕消化存量房产的更加细化的配套政策将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接下来将有更多配套政策跟进,例如收购主体、收购规模及价格等。”曹晶晶补充道。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